谷歌(Google)是个贼,这个结论不是记者说的,而是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澳大利亚,以至美国的一些州等世界上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隐私监管机构得出的结论。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谷歌自己也大大方方承认了这个问题,并认为某些在你的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等设备上的特殊数据,可以随便提取且不需要得到你的同意。当然,你也不用担心,谷歌并没有打算偷走你的信用卡号码、网银密码、QQ账号或其他一些值钱的数据,反而是MAC地址、SSID、Cookie 等你根本不知道,但实际上至关重要的数据……
1、谷歌的隐蔽行径被发现了!
去年下半年,香港特区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吴斌发表调查报告表示:谷歌已答应按要求删除其“街景”服务拍摄车辆在港违规收集的WiFi无线网络资料;并表示经过初步循规查核后,决定不对谷歌启动正式调查,但将继续保持监察。这是离我们最近的首个由当地政府作出的权威报告,其实在全球各地,谷歌仍在锲而不舍地搜集WiFi无线网络资料,包括SSID、MAC地址以及GPS位置数据等。
即使在中国内地,人们也能发现一个奇怪的事实:使用苹果iPodtouch这样明明没有GPS功能硬件的数码产品,只要连接WiFi无线网络,就能精确定位,而且位置误差不超过200米,比使用A-GPS基站辅助定位系统的智能手机还准确。这是一件多么蹊跷的事情啊!不过,当你了解到,苹果iPodtouch、iPhone、iPad内部的“地图”服务是由谷歌提供的,那这一切就显得不那么稀奇了。
2、极客通过试验揭开谷歌的秘密
那么谷歌是怎样做到让不具备GPS功能的数码产品具有精确定位能力的呢?这个问题或许需要谷歌自己来解释,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不过没关系,电信运营商对此也很感兴趣,有运营商的技术人员做过这样的试验:使用一台全新的WiFi无线路由器接入互联网,再将一台全新的苹果iPodtouch连到这台无线路由器上,结果无法精确定位到地理位置。不过,再把一部带GPS功能的智能手机如iPhone连接到这台无线路由器上,过了大约20分钟,原来那部不能定位的苹果iPodtouch,也可以在“地图”应用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了。
这是否巧合呢?技术人员发挥了极客(Geek,指对技术执迷发狂)精神,对整个过程中发送与接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原理是这样的:当一台全新的WiFi无线路由器接入互联网时,谷歌其实并不知道它的具体地理坐标,他们只能根据IP地址的分配,大概了解这台WiFi无线路由器在地球的某个城市,而且还不一定准确。这是因为互联网IP地址的分配是动态的,比如同一个IP地址现在是天河区在使用,到了下一分钟,又可能分配给海珠区使用,根本无法通过IP地址精确定位。
这时,苹果iPodtouch即使接入这台WiFi无线路由器,谷歌也只能大概地模糊了解它所在的城市,并不能知道具体方位;但是,当一部iPhone 接入该WiFi无线路由器之后,情况发生了改变:i-Phone上内置了GPS卫星定位装置,因此谷歌在iPhone接入该WiFi无线路由器的时候,也同时知道了这部WiFi无线路由器的地理坐标(与iPhone 完全相同)。
大家都知道,WiFi无线路由器是一种轻易不会改变位置的固定设备,而且该路由器所发射的WiFi网络覆盖范围相当有限,一般在数百米范围内。所以,谷歌也可以自然地推定,接下来所有连入该WiFi无线路由器的电子设备,如苹果iPodtouch、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等,都属于同一个地理位置。
3、谷歌自己怎么说?
根据谷歌2010年10月3日刚刚修订的《隐私权政策》,谷歌承认对用户的位置信息进行收集,“位置数据——Google 提供具有定位功能的服务,例如Google地图和谷歌纵横。如果您使用这些服务,Google可能会收到有关您实际所在位置的信息(比如移动设备发送的GPS信号)或者可用于大体定位的信息(比如小区ID)。”
不过,很多用户未必知道得这么清楚,哪怕自己并不使用谷歌的“地图”服务,也没有苹果iPhone 或者谷歌Android系统的智能手机,哪怕只是朋友来访,他的手机接入了自己家的WiFi网络,自己家的网络信息(如SSID、无线路由器的MAC地址等)都会被谷歌搜集到自己的资料库里。
除此之外,谷歌还搜集用户的“Cookie、日志信息、第三方应用程序、其他网站、用户通讯”等等私人资料,对于谷歌公司来说,可能这样认为:只要在我自己的网站上公示了《隐私权政策》,用户就算同意了。
4、对我们影响大吗?
谷歌搜集以上资料,对用户有可能构成伤害吗?这是个很难判断的问题,就好像转基因食品究竟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是个需要长时间才能有确切答案的设问一样。就目前来说,谷歌搜集的这些资料主要用于改进自己的产品用户体验,比如谷歌“地图”应用就因此比其他厂商(微软、诺基亚等)的地图获得了以下优势:更准确的更快速的定位体验,支持更多设备,不需要GPS硬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根本感觉不到谷歌的所作所为,因为很少有人知道SSID、MAC地址、Cookie、日志信息、第三方应用程序、其他网站、用户通讯等资料是干什么用的;从经济利益角度,谷歌的行为其实就跟电话推销公司搜集我们的电话号码、姓名、收入状况、家庭住址等资料一样,甚至有人还会觉得这样可以更精准营销,不过大多数人则会认为隐私受到侵犯。
用一位用户的话来说,谷歌或许不是真正意义的贼,但是这间公司的某些做法很“鸡贼”(指狡猾、耍小聪明,同时还带着点猥琐)。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谷歌公司的口号:“不作恶(Don‘tbe evil)”,你相信哪一个?(记者 董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