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正应了刘强东的话:B2C投10亿才进门槛。可见,对于众多企业而言,B2C无异于鸦片,只要沾上了就要不停的投进巨额的钱去维持。
现在B2C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垂直B2C,一种是综合性B2C
1、垂直型B2C
垂直B2C我的理解就是细分化市场的网上表现形式,有点像网上专卖店,代表例子有PPG、钻石小鸟,他们销售的是自有品牌的商品,一般都结合线下的来做的。像这样的B2C很多都是新兴的公司,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是传统企业的转型之作,像报喜鸟啊,李宁啊之类的都是,不过,这类B2C都受传统渠道的制约,因为他们的精力大部分是放在线下销售上,所以很少有大作为。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很多有实力的品牌企业都在观望B2C这个行业的情况,也不想做这个出头鸟,但同时又不甘人后,所以就有了这样不尴不尬的情况。说白了就是:即看好B2C的发展前景,又害怕对现有的传统渠道发生冲突。
还有一些就是江湖上的小虾米,也就是那些本身实力就不行的小企业,又没什么钱,也没有电子商务方面的专业人士来运营,随便找个网络公司做个B2C页面就往上堆,连个专业团队都没有,上线就使劲搞免费的推广,根本不管什么用户体验之类的东西,这类B2C是典型的“包养型”,一天到晚异想天开的找投资。这类小B2C们多如牛毛,基本上没有什么战斗力,没钱没人没实力。
2、综合性B2C
也就是所谓的平台B2C,这类B2C类似于网络卖场,以京东、当当、亚马逊、新蛋这些为主要代表。
其实很多人看这些平台B2C都是觉得规模很大,有钱,有人。但要真说盈利,我恐怕没有一家敢跳出来拍着胸脯说自己做到了。平台型B2C一开始的时候,也都是走市场细分化的道路,比如有的卖书籍(当当和亚马逊),有的卖母婴用品(红孩子),有的卖手机(京东)等等。我们姑且不论这些分类明细的产品放到网上去是不是真的好卖,光是这里面的诚信问题就能让几大巨头吃不消,前阵子消费主张暗访淘宝商城,一出“手机消费秀”闹得全中国都知道淘宝卖假货(当然这并不能怪淘宝,毕竟人家只是一个平台,但是在淘宝上卖手机的都是“诚信度很高”店家,这就未免有纵容不法商家,欺骗消费者的嫌疑了)。
B2C要运营成功,就必须要做好大规模投钱的准备
现在很多做B2C的都在摸索B2C新的运营模式 ,比如现在有人提倡的BAC模式就是典型的例子,表面上看,只要你产品够好,宣传到位就可以做好B2C,其实真正的难点根本不是这些,因为宣传要好起来,有钱就可以,而好的产品多不胜数,所以这两点根本就不是B2C最关键的,而最关键的问题有好几个:
首先是前面提过的网上信誉问题,当然有人会说,我可以和银行合作,可以和支付宝合作,姑且不说银行凭什么和你合作,单看现在,包括淘宝在内都没有完全解决这个信誉问题,天天都在处理投诉。现在淘宝又推出一个泥敢买我就敢赔偿的做法,意思是你只要在淘宝买了东西,除了质量问题,我淘宝赔偿损失,但这个举措也仅仅只限定于3G卡,真正要做到全部商品赔偿,淘宝这么大的平台也不敢去做,所以从侧面上来说,网上销售这个信誉度问题本身在民间就充满质疑。要解决这个,实际上需要借助国家的力量出台相关的互联网法律,比如现在国家一搞个网络实名制,但这一举措是不是真的能解决电子商务的诚信问题,我却有很大的疑问。毕竟,当年手机实名制搞了那么久,到现在短信诈骗还是多如牛毛,更何况,退一万步讲,面对面做生意都能骗你没商量,何况是电子商务?可惜的是,近几年尤其是实名制出来之后,全中国的企业就跟打了鸡血一样,疯了一般去搞B2C电子商务,人人都认为赶上了好时机,人人都觉得自己会吃到螃蟹,但在笔者的愚见看来,绝大多数都会输得清洁溜溜。
然后就是库存,物流,售后的问题
之前有一些老板,说可以把风险转嫁到自己的供货商身上,让他们承担库存和物流,但换个角度想一想,人家凭什么自己承担风险?如果要自己承担风险那干嘛还要和你合作呢?实际上做生意肯定是互惠互利的,单方面的承担风险根本就无法达成任何有效的合作关系 ,假设你的平台需要所有风险都由供货商来承担的话,那么我想任何一个供货商都会选择现在那些已经成规模的B2C,比如京东,淘宝等等,因为相对来说,这些B2C毕竟在中国享誉盛名(尽管还没盈利),既然我到你这里一样要承担库存,物流,售后的支出风险,那干脆我找著名点的,何必要跟你这一个新的平台来合作。所以,如果我们前期要做B2C,很有可能我们必须要自己解决库存,自己解决物流,甚至售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比如库存和物流,当然现在我们可以考虑和物流公司来合作,所有的供货商先把货物发送到物流公司再发送出去,但这样是需要承担成本的,这个成本实际上很高,做大了还需要专门建立仓库,这都需要大笔的资金。
另外做B2C还有一些常规的方法,比如,收取会员会费,但这其实也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人家凭什么到你这里来付费?我为什么不选择淘宝?为什么不选择京东?就因为你是某某行业的垂直B2C?但是普通消费者知道你这个B2C吗?可能大部分人一说到网上买东西,第一个反应就是,去淘宝看看,去京东看看。所以这牵扯出一个问题,就是买家知名度的问题,我们如果要提高这个知名度,就需要花钱打广告,这个广告花的钱就多了。
资料链接:B2C失败案例(著名的)
PPG:不再多说,创始人李亮曾被风传潜逃,高管团队早已分崩离析,倒下是分分钟的事情。
VANCL:尽管其创始人陈年声称与PPG模式不同,但本人无法看到有什么不同。投入更审慎一点就叫不同?
BONO:尽管背靠服装巨头——报喜鸟的产业优势,又有互联网名帅——263、3721、雅虎中国前总裁田健掌舵,但它甚至熬不过一年,就归于死寂。
当当:一直谋求海外上市的当当网,据说销售和利润状态一直非常不理想,否则以资本市场一贯擅长的造星运动,岂有不疯狂追捧的道理?
卓越:因为一直无法赢利,而被金山壮士断腕,以7500万美金卖给亚马逊。以金山和联想对资本市场的犀利眼光,如果卓越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得商业运营的成功,岂有卖青粮的道理?
京东:严格来说不能说他现在失败,不过没有盈利是铁板铮铮的事实,现在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融资上市。
B2C,鸦片一般的电子商务
在我看来,B2C根本没有一条拿得出手的盈利模式。“网站与线下实体结合,推广与销售相辅相成,会员与广告双管齐下”咋听起来似乎有那么点套路,但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要打造足够的品牌效应,就需要铺天盖地的广告,要拉动供应商的产品供应链,就要承担绝大部分的资金负担,这些行动所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投入产出无法平衡,也就是说,企业经营始终处于亏损状态。这正应了刘强东的话:B2C投10亿才进门槛。可见,对于众多企业而言,B2C无异于鸦片,只要沾上了就要不停的投进巨额的钱去维持。
现阶段B2C的出路只有两条路,一条是找买家把自己的B2C卖掉,祸水东移,一种是坚持着等风投,然后融资上市,除此之外,B2C就是死路一条。而B2C想要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忠实用户,除了长时间烧钱,没有别的办法,不想烧钱也可以,但是这样的B2C也不会有太大的建树,赚不了大钱。
感谢 燕涛 的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