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ecommerce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营销 > 电子商务
自建物流别成“鬼打墙”
发布日期:2011-05-10 阅读次数:628 字体大小:

(编者按:北京地区的仓库租金上涨了50%,门户网站的广告上涨40%,员工成本上涨30%,2011年的电子商务行业膨胀了?!都说看到泡沫了,可是钱来得比任何时候都容易了;都说胜者为王,可是还在击鼓传花进程之中——这一棒怎么传?这一棒怎么接?从今天开始,FT中文网推出专题“电子商务来势汹汹”。)

电影《让子弹飞》的开头第一幕是这样的:一辆火车正在飞奔,顶上不断喷出热气。如果你就此认为这是一辆蒸汽机组驱动的普通火车,那么接下来的事情肯定会让你大跌眼镜。镜头拉远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是一群马拉着几节车厢在铁轨上跑,顶上的蒸汽来自于车厢内乘客们正在享用的一个巨大火锅。

当下的中国,电子商务热得发烫。身在其中,多数人都难免眩晕。对于经历过千禧年互联网热的人们,“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到处都是这个行业的广告,广告的价格快速飙升;仓库价格猛涨;相关人才炙手可热,人心浮躁;融资的消息此起彼伏,融资的金额越来越大。

那时,有人认为制作几个网页放在网上就能融资上市;现在,有人认为只要建一个网上商城或者团购网站就能融资上市。当然,现在的花样多了一些,加点社区,再加点移动互网或LBS(基于地理信息的服务),可以讲的故事就更多了。

马拉的火车能够跑多远?再大的火锅宴席也有散场的时候。

乐观者可以说,你看看人家美国亚马逊不是活得很好吗?而且前十大网上零售商中,大多数都是由传统零售商主动升级而成,所以无论新入场者或者传统商家都可以大展拳脚。

马云在演讲中就说,“2010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对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占比大约为2.86%。2009年,中国、美国、韩国的这一数据,分别是1.9%、 6%、13%。我的判断是未来中国网络零售份额的占比一定能达到15%至20%。”甚至有报道说商务部部长也公开坦言钟情于网购。

然而,此电子商务非彼电子商务。

美国的电子商务是其发达的商业系统自然演化的结果。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正在重组IBM的郭士纳就发表了这样的名言,“电子商务就是商务——真实的商务,真实的商务是严肃的工作。”

与之对应的就是,亚马逊采用的是零库存战略,并将自己定位为一个技术公司,只负责处理数据,而采购和物流等都交给合作伙伴。由此还发生了一个小故事,2004年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之后,亚马逊CEO贝索斯发现卓越竟然有自己的配送队伍,大惑不解,立刻裁撤,三年后又才恢复。

即便资产如此之轻,亚马逊2010年销售额高达342亿美元,净利润却才有11.5亿美元。对比中国的零售商苏宁电器,销售额只有755亿人民币,净利润却也达到40亿人民币。

亚马逊的轻资产尚且赚钱艰难,中国的大型网上零售商几乎全线亏损也就不令人意外了。现在国内最流行的电子商务词汇就是“自建物流”,真实的意思是自建配送队伍。其中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国内商业系统欠发达,物流快递更是属于刀耕火种的层次。

大家都知道快递是瓶颈,却不一定知道自己买的很多商品,并非某一个公司自己的团队送的,都是从一个个体承包者手上转到另一个个体承包者手上的,国内电商配送的主要服务商四通一达无一例外都采用了加盟的体制。

大型电商公司为了解决速度和服务的问题,纷纷融资自建配送队伍,这个事情连贝索斯这样的大佬都望而生畏,国内的电商就能从容自若地干了?何况国内工资水平也在快速提高。

上述现象中国人都很熟悉,就是当年国企的企业办社会嘛。当时国内公共服务落后,所以很多国企除了火葬场之外,什么医院、学校、派出所全有。违背商业规则之后,全行业出现巨额亏损也就不难理解了。

很多投资机构认为,中国市场巨大,现在的付出都能从未来的市场份额中获得回报。对于这种违背基本商业常识的观点,我表示深深的怀疑。千禧年互联网热时,瀛海威就想自己铺建骨干的全国电信网络,最后债台高筑,内讧散场。

下游的配送如此麻烦,上游的采购就更不可能外包了,这些最终都转化为了成本。财大气粗的大电商公司尚且巨亏,中小型电商的状况就更糟糕了,广告买不起,知名度不高货卖不出去,物流服务不好回头率低。

传统的品牌厂商怎么办呢?找外包。也就是找一些网络经销商,在以淘宝为主的各大网络平台开店。目前来看,外包大多以低价销货,减轻库存压力为主,缺乏整体的战略规划。也有部分厂商尝试自建网上商城,却面临与中小电商同样的处境。

回头来说,只要抛弃大跃进的幻想,马拉火车显然是有积极意义的,铁路业的历史就从这里开始了。电子商务启发了人们的思维,淘宝平台创造了大量的创业机会,企业界也开始充分重视物流配送、信息化和供应链的价值了,投资资金也开始大量涌入到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中来,这将大大加快商业系统完善的速度。

现代商业的三大核心要素是品质、价格和服务体验。十年来,中国的电子商务基本都是在围绕价格做文章,由此带来了假货次品横行,这与国内整体商业的状况一致。大电商公司开始推行“闪电配”等服务体验,让人眼前一亮,但在品质整体不高,服务整体落后的前提下,这样的赔本服务倍显奢侈,有穷人家用象牙筷的味道。

价格和服务体验都有人在努力改善了,最大的短板就成了品质。在中国消费品整体品质不高的背景下,提升品质事实上才是最大的商业机会所在,也是电子商务的出路。

“中国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就是系统地全面地提升消费品的品质,提升服务的品质,通过这种提升扩展消费,使消费在国民经济当中起较大的作用,在微观上它成为人们的生产、消费、生活当中,一个非常积极的环节,成为鼓励中国人民继续奋斗、继续发展一个强有力的一个动力。”北大的周其仁教授说。

这番话值得电子商务从业者们深思。

北京创业致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EO 王强 为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撰稿

(注: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