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网页的时候,往往需要观察HTTP通信。我使用的工具主要有两个,在Firefox中是Firebug,在IE中是Fiddler。但是,一直听别人说,付费软件HttpWatch是这方面最好的工具。
前几天,HttpWatch的官方网志刊登了一篇好文章,澄清了一些HTTPS协议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学习之后,我增长了不少网页加密通信的知识。
我觉得这篇文章很实用,值得留作参考,就翻译了出来。
HTTPS的七个误解
误解七:HTTPS无法缓存
许多人以为,出于安全考虑,浏览器不会在本地保存HTTPS缓存。实际上,只要在HTTP头中使用特定命令,HTTPS是可以缓存的。
微软的IE项目经理Eric Lawrence写道:
"说来也许令人震惊,只要HTTP头允许这样做,所有版本的IE都缓存HTTPS内容。比如,如果头命令是Cache-Control: max-age=600,那么这个网页就将被IE缓存10分钟。IE的缓存策略,与是否使用HTTPS协议无关。(其他浏览器在这方面的行为不一致,取决于你使用的版本,所以这里不加以讨论。)" |
Firefox默认只在内存中缓存HTTPS。但是,只要头命令中有Cache-Control: Public,缓存就会被写到硬盘上。下面的图片显示,Firefox的硬盘缓存中有HTTPS内容,头命令正是Cache-Control:Public。
误解六:SSL证书很贵
如果你在网上搜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便宜的SSL证书,大概10美元一年,这和一个.com域名的年费差不多。而且事实上,还能找到免费的SSL证书。
在效力上,便宜的证书当然会比大机构颁发的证书差一点,但是几乎所有的主流浏览器都接受这些证书。
误解五:HTTPS站点必须有独享的IP地址
由于IPv4将要分配完毕,所以很多人关心这个问题。每个IP地址只能安装一张SSL证书,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如果你使用子域名通配符SSL证书(wildcard SSL certificate,价格大约是每年125美元),就能在一个IP地址上部署多个HTTPS子域名。比如,https://www.httpwatch.com和https://store.httpwatch.com,就共享同一个IP地址。
另外,UCC(统一通信证书,Unified Communications Certificate)支持一张证书同时匹配多个站点,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域名。SNI(服务器名称指示,Server Name Indication)允许一个IP地址上多个域名安装多张证书。服务器端,Apache和Nginx支持该技术,IIS不支持;客户端,IE 7+、Firefox 2.0+、Chrome 6+、Safari 2.1+和Opera 8.0+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