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文章的议题是群中的一个朋友在周五的晚上提出的,我觉得是个非常好的题目,是每一个网站分析从业者(以及未来的从业者)都会关心的。正好,在前几个月了解了下外国的网站分析市场,我想我可以相对公允的评判国内的市场和未来的发展。此外,我手上也有一些数字,也许不是非常准确,因为很多来自于我的经验,欢迎朋友们加入讨论,多指正。
网站分析·市场现状
我曾多次提到过,网站分析在中国很新。大约在三、四年前,我写这个博客之前,国内实际上几乎没有对这个领域的专门论述,也很难找到有关于Google Analytics的文章,更是毫无对Omniture的只言片语,所有的学习都只能靠英文。而web analytics如何翻译,也让我动了一下脑筋,我当时真的考虑了到底是应该用“网页分析”还是应该用“网站分析”,但幸好选择了正确的表达方式。
虽然CNNIC在1999年12月就已经发布了《网站访问统计术语和度量方法》,但那个时候,衡量网站流量几乎只是两个度量——IP数和浏览数(PV),而visit,unique visitor以及bounce rate等更为科学的度量方式还几乎无人知晓,可见网站分析在三年多以前在国内还几乎是空白。
不过,从2008年开始,“网站分析”这个词开始被除了我之外的更多人提及,有些人们开始用英文缩写的度量名词(因为这样表述更简短清晰)。在德国人Florian Pihs的组织下,北京开始了中国第一个线下网站分析活动,即当时的WAW,最开始的一次活动一共只有3个人,但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里程碑。中文的第一个网站分析专门博客(即www.chinawebanalytics.cn,前身是http://webanalytics.blog.sohu.com/)也在同年年初出现,这个博客开始为中国读者比较系统的介绍国外的网站分析方法。
在此之后,情况转变简直可以说是戏剧性的。从2008年开始到2010年的三年不到的时间内,网站分析很快被互联网产业所认识,人们开始谈论这个事物,相当多的网站也开始意识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性,有些网站开始跟我咨询如何设置网站分析部门,以及如何招聘王站分析人才。有些网站之前已经有数据分析部门,但考虑数据分析部门部分职能向网站分析方向的转变。我每天开始收到朋友们的来信咨询,包括网站分析甚至是网站优化相关的各种问题,有些应接不暇(所以有些信可能我看到但是忘记回复,非常抱歉)。
网站分析的工作机会开始慢慢增加,由于对网站分析人才的渴求实际上要多于网站分析人才的供给,这使网站分析师的收入得到提升,在后面的小节中我会专门讲这个问题。
网站分析开始为人所关注,但同时也有一些问题出现了,最显著的问题是,人们把网站分析与广告监测以及搜索引擎优化(SEO)相混淆。有不少朋友认为Omniture是和DoubleClick一样的工具,也有些人认为网站分析工具是用来监测甚至管理互联网广告投放的。同样,SEO和网站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实现网站的优化,因此更容易把这二者相互混淆,但实际上由于研究对象的不同,网站分析和SEO是相互独立的,而且如果把这两种武器使用得到,能够产生非常好的互补效果。这里不多谈了,大家可以看这个文章:网站分析的十大误区及候补(一);网站分析的十大误区及候补(二)。
不过,好的趋势并不意味着这个领域的炙手可热,如果算一笔经济账,网站分析作为一个独立服务业的收入一定远远小于SEM,也肯定小于SEO。很多时候,网站分析被认为是附属,一方面,它被作为衡量互联网广告效果的附属;另一方面,它也是网站策略/技术/设计部门的附属,而无法上升到整个网站的战略高度而被加以重视。这实际上抑制了网站本来可以更上乘楼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