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尝试证明或者证伪一下问题的观点:“客户对他们的认可很一般”。
论证
恰好最近看到中国电信的一个征名广告,我第一次看到是在豆瓣(广告地址 http://idea.ct10000.com),这个广告非常有趣,可以看到两组直观的数字。这个活动还在进行中,也许数据还会变化。
一、数量:
参与人数账户类型。这个活动需要用户使用一个账户登录后参与,可以看到在5万多参与用户中,使用人人账户的用户最多。
18个小时后截了这张图,数字又涨了新浪 6886
腾讯 9202
网易 3505
人人 27607
豆瓣 3902
猫扑 5086
在人人和豆瓣我都看到了广告,不论从哪个入口抵达该活动页面,用户最愿意用人人账户表明身份。从客户角度直观的看,人人的广告营销效果最好。
二、质量:
用户作品TOP10是最可能入选,达到客户要求的作品,这10位用户分布如下
名次 | 用户来自网站 | 投票数
1 网易 367956
2 新浪 361330
3 人人 334946
4 人人 328322
5 腾讯 289477
6 新浪 287553
7 腾讯 287054
8 新浪 273647
9 腾讯 260102
10 腾讯 256334
上述六个目标网站整体特征是:人多、年轻、网络文化发源地。但是从这个广告活动的质量上看腾讯、新浪和人人最彪悍,甚至包括网易。
那么最终奥美世纪给电信做的这次营销活动,在六大合作媒体里,豆瓣不是最优的。
所以,问题的观点:“客户对豆瓣的认可很一般”,针对硬广告投放,是成立的。
然后我尝试解答一下这个问题。
原因有两个:
1、豆瓣的硬广告方式太柔软
根据一份过季的豆瓣的商务说明PPT,我看到的广告属于“精准投放”的CPM式,图片banner类型。PPT里介绍为与Google合作,那么也就是和页面内容关键词相关;而人人网直接将其作为应用强行插入给用户,放置在用户主页左侧应用列表。
这样比起来,豆瓣的广告方式就太柔软,虽然秉持了自己的性格,但自然拼比不过商业意图强烈的人人。
2、豆瓣的用户主动回避直接的商业广告
每一个人在不同氛围的网站行为是不同的,用户会无意识的迎合社区风格。一个人,他在新浪微博看天下大势,忧国忧民,到了豆瓣就可能清心寡欲,闲云野鹤。
所以他们在其他网站可能更喜欢点击广告,参与商业营销活动,但是到了豆瓣,就像 @卡卡 说的,难以取悦。
不过我的观点有所不同,用户在豆瓣难以取悦,而不是豆瓣用户难以取悦。
能对豆瓣认可的商业客户,应该是以品牌文化诉求为首要的广告主。
从豆瓣那份PPT中以及产品特性而言,豆瓣的强项是在“品牌俱乐部”,其中成功案例包括运动鞋、手表、汽车、珠宝以及机构。现在来讲,应该就是“小站”的战略——在豆瓣建设一个持续维护的品牌,从品牌文化切入用户,会有更好的广告效益。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豆瓣有既然是一个5000万注册用户的平台,也不是假的,就一定有认可它的客户群体,它也一定能给这些客户带来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