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纯社会化网站并不是必须的,在新浪、网易、搜狐、腾讯看新闻,在QQ上跟同事、好友、朋友聊天,在QQ游戏斗地主、下象棋,从百度、Google获得各种想要的信息,从Reader里面定向获取我需要的内容,从优酷、土豆、PPS获得我想要的电影、电视剧,去几个相熟的社区八卦灌水,去几个电商网站买点东西。
这大概也是大多数人的生活轨迹,看起来纯社会化网站不占太大的比例,我进去大不了关注几个漂亮妹纸,然后拣几个标题党挑逗一下大家兴趣,分享一些自己的恶心照片。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在我看来推动独立社交网站成长的刚性需求还是太弱,我不知道人人网用户有多少是僵尸用户,估摸着状况不会比僵尸微博好不了多少,区别在于僵尸微博是微博网站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出来的,而社交网站更多用户是缺乏趣味而自杀的。
在主打社会化概念的网站无法完成社交功能,只是单纯的依靠社交游戏来挑动用户神经的时候。用户会想玩游戏为什么不去4399?听音乐为什么不去虾米?写日志为什么不去Blogger?当然这并不是否定社交网站的价值,只是他们能对用户提供的社会化附加值远远不足。
社交网站乏力的背后是因为社会化关系驱动的社交需求不足,社交网站更多是组建自己的好友圈,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状态,认识新的朋友,但我身边的朋友似乎更喜欢通过传统的方式,或者是邮件、工作、QQ群、Blog这样的方式去接触然后成为朋友,在纯社交网站结识到的朋友数量反而是最少的,中国人更喜欢层层递进的圈子理论。
这种圈子理论就是每一个进入圈子的人,都会在这个圈子的熏陶下熟悉规则,并且慢慢认识他应该要认识的人,这样的规则更容易被掌控。而纯社交网站打破了这种规则,把所有人放在一个平级的位置,让大家可以自由去组织自己的社交圈,这会为一部分人带来新的恐惧,不熟悉的场景总是隐藏着未知的风险。
所以我们看到无数名人、普通人开始在自己的社交主页上打官腔,他们只是与互联网上的社会化网站保持一种礼貌的距离,他们并没有想要把一切寄托在这上面,这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个新玩具。所以新鲜感一过,大家还是回到以往的状态各说各话,社交网站的内循环就无法良好运作起来,无法成为这个社会中重要机制的一部分。
原文:XJP的碎碎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