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ecommerce
当前位置:首页 > 网站营销 > 电子商务
团购鼻祖Groupon中国揭秘:快与慢的商业逻辑
发布日期:2011-02-26 阅读次数:550 字体大小:

核心提示:团购网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公司,也不是技术密集型企业,而是资本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

辛苑薇 北京报道

王歆(化名)约见Groupon中国方面的高层已数次,但遗憾的是,合作毫无进展。

作为国内一家超大型企业的合作拓展经理,王歆原以为,凭借公司一年数十亿元的销售额加上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与Groupon合作团购应该不难。“我们和拉手、美团等本土团购网站合作时,他们反应速度很快,推进很顺利,效果很满意。”王歆说。

但这家全球团购网站的鼻祖显然让她有些失望。

Groupon曾只用短短几个月便席卷欧洲18国140多个城市,今年1月联手腾讯大举入华后,其声势浩大的招兵买马也震动了业界,本土团购网站鹤唳风声,而不少有实力的大型商家纷纷主动与其接洽。但与雷厉风行的招聘速度相比,Groupon在中国的业务拓展显得保守、谨慎。

“当我们双方分别表明合作意愿后,德国高层要求我们先出具销售数量、市场份额等基本商业数据,然后再做后续商讨合作。”王歆抱怨,主管Groupon合资公司的德国高层显然对中国市场不够了解。

不过,若能抢到“Groupon中国上线首单”这一资格,宣传效果将倍增,王歆为此仍在努力。

据记者了解,有多家大型企业正和Groupon洽谈合作,但Groupon中国网站的正式上线时间表一推再推,合作无法落定。

即便如此,“海龟(Groupon)”和“富二代”(腾讯)的联姻还是让“土鳖(本土团购商)”们捏着一把汗——因为它们太有钱了。有人断言,如果双方配合密切,势必给中国的团购市场扔下一颗重磅炸弹。

“Groupon投重金在中国,必将抬高团购的市场门槛。”拉手网CEO吴波说。而前雅虎中国总裁、资深互联网分析人士谢文则预计,Groupon将在中国高端团购市场占到50%以上市场份额。

是抱团,还是继续孤军奋战?这个令团购网站们纠结的话题在圈内热议。一向打得不可开交的团购网站老板们从未像现在这样亲密、团结地聚在一起,他们互通信息,共商对策。

人才战、广告战、烧钱大战,在团购战场已然开打。

改还是不改?

“我的压力非常大,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离职。”近日,一位刚加入Groupon的中高层人员垂头丧气地告诉记者。从一个月前踌躇满志地加入Groupon到如今的心力交瘁,一种微妙的心态变化正在Groupon公司员工中滋蔓。

Groupon入华一个多月,奉行的是“焦土政策”,即以高于业界两到三倍的薪水到竞争对手挖角。如果挖过来的人达不到公司的要求,就迅速炒掉,这使得员工们从入职的兴奋迅速转入压力下的焦虑。

除了被炒的风险压力, Groupon在中国进展迟缓、业务迟迟不上线也让员工们无所适从。

“网站原先定于二月底上线,但现在看来,可能至少要拖到三月份。”Groupon内部人士告诉记者:“Groupon首单非常重要,肯定是来自超大型商家。但具体是哪一家,未最终敲定。”

据记者了解,希望和Groupon合作中国第一单的公司不胜枚举。此前,邮件门、招聘门、涉嫌非法经营、中国高官蹊跷离职等事件已经让Groupon赚够眼球,“第一单”的诱人对每个商家来说都无法抵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曾和Groupon洽谈过合作的人士表示:“只要能和Groupon达成第一单合作,公司可给出任何资源。”

正当大家争先恐后地要和Groupon合作,Groupon却在犹豫,是否在中国照搬美国“每日一单”的模式。

所谓“每日一单”,即每天只推荐一家商户的产品。在美国,Groupon拥有5000万注册用户,有效邮箱达到率为66%,通过超低价格向这些注册用户发送信息,一天一单也有足够的商业价值。但在中国,本土团购厂商都改良其模式,采用“一日多单”,吸引多家厂商同一天打出促销广告。

“改,还是不改”,这对Groupon是个难题。

更为重要的是,由德国方面强势主导的Groupon合资公司对中国公司并不了解,导致决策效率低下。一位Groupon员工告诉记者,对于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公司,德国领导团队却要去调研它的销售数量、市场份额、产品品质等基础问题,这使得合作进程大大放缓。Groupon正式上线时间,因此也一拖再拖,至今没有准确时间。

此外,据该员工透露,Groupon在中国计划只选取大型、高品质商户合作,并且有可能极力压低商家的折扣数,即,绝大部分商品可能会以低于五折的价格对外销售。销售后,Groupon和商家的分成比例为5:5。

目前,在中国,团购网站与商家的分成比例基本为1:9,商家以较低价格对外销售后,将会获得绝大部分收入。“有些团购网站甚至还担下了亏钱的损失。”一位本土团购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例如,团购网站和商家签订合约时是50元,真正对外销售时却只卖40元,不计自身经济利益,只为争夺更多用户。”

Groupon特立独行的做法在中国能否施展开拳脚,目前尚是个未知数。一位想与Groupon合作的商家告诉记者:“如果单纯以实物形式进行销售,我们可能会控制量,避免损失过大。未来在合作过程中,我们只能寄希望通过更多形式的创新和探索,达到共赢方式。”

“Groupon在美国的策略照搬到中国,可能确实有难度。”Groupon一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但是,Groupon会极力寻求有实力、高品质的买家进行商谈。在与极个别大型商户洽谈合作时,放松合作条款,也存在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