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淘宝召开名为“告诉你真实的网购”媒体沟通会。据报道,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回应了外界对淘宝售假的质疑,公布了淘宝在打假方面所做的努力,同时也呼吁能与相关部门配合,积极响应九部委联合打假行动。
从媒体事后的反应来看,这次双向沟通取得比较积极的效果。一方面,媒体们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了淘宝,而另一方面,淘宝公布的数据成为最直观的论据,让外界对淘宝的质疑得到舒缓。这可以从媒体发布会后的报道中得出结论:在大部分的报道中,数据和案例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而这成了最有说服的工具。
但令人诧异的是,即便淘宝做到如此地步,仍然有一小部分言论直指“淘宝推卸责任”----即承认假货不全是淘宝的责任,但仍然要将泛滥的板子打在淘宝身上。
的确,马云提到了上述舆论所强调的那句话, “打假是为了打淘宝,还是打假货?是为了打网购,还是为了打淘宝?我理解,今天有点偏向于打淘宝了,淘宝现有模式没有问题,淘宝没做错,只是没做好。”。然而,仅仅是这句话,就被媒体冠以将责任推向社会的罪名。
不过,马云的原意是,“淘宝上也好,阿里巴巴上也好,找到谁在卖假是最容易的,谁在制假马上就追查出来,一切都有迹可循。”也就是说,淘宝是反射出售假的镜子,也是帮助追踪制假的雷达。在现实中,镜子不稀罕,雷达却难觅。
仔细研究马云的原意,就会发现,“推责论”的出现明显存在断章取义的嫌疑。马云的意思是说,通过淘宝交易记录有迹可循,如果发现是假货,淘宝能够配合帮助找到线索找到卖假货的人,而线下买过假货的人明白,由于各种原因,线下售假者往往可以“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往往在诉诸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查处时,根本就找不到违法者。
但可惜的是,按照“推责论”的逻辑,他们不仅希望淘宝是镜子,是雷达,还要是核武器。
他们只看到了马云的激动喊冤,却忽略了,这句话的背景是,淘宝网2010年会员数3.7亿,每天访问人数超6000万,接受并处理了216万起消费者维权投诉,仅占淘宝网全年总交易笔数的万分之六。在上述投诉中,97%的个案均获得妥善解决,维权成功金额达1.69亿元。仅2010年,淘宝网共处理侵权商品1400万件,与6000多个品牌商、权利人联手,直接从网页上删除的侵权商品就达571万件。而根据工商局的有关数据显示,淘宝网产生的消费者投诉量相对于成交量的比率,仅为线下商场的十分之一。
也就是说,淘宝不仅仅是做了一面镜子,在照出假货这个麻子的同时,也在帮助去除麻子,而并非如“推责论”们所想的那样,是自认为镜子就不作为。
但也正如马云所言,淘宝只是企业,查出的假货只能在企业的范围内对其做出相应的例如关店之类的处理,淘宝没办法也没能力直接消除社会上的假货。他所能做的,也就仅仅是,尽可能消除了假货在淘宝上流通这个渠道而已。然而,淘宝还是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寻求各部门的帮助,联合打假。据报道,在淘宝打假过程中,遇到了来自各方面的阻力,除了售假卖家外,还有部分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而导致的对当地制售假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从这个程度上来讲,按照“推责论”们的逻辑,淘宝似乎又是越俎代庖,管了不该管的事罢。企业就是企业,奢望它去承担不改由它承担的责任和使命,不但不现实,也不公平。
平心而论,这种预设前提式的逻辑,不但对企业运营本身造成了伤害,也对如何从体制层面打掉假货的根源造成了舆论混淆。
光揪住问题,不注意逻辑;或只看到现象,而忽略了背后的体制因素,无论是事实本身,还是社会公义都无好处。这种“推责”的论调还是应该休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