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届“二十一世纪的计算”大会上,各位计算机学界的巨匠不仅做了精彩的演讲,还和现场观众进行互动,回答了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今天为大家呈现的,就是大会上的精彩问答。
嘉宾简介
Hsiao-Wuen Hon(洪小文)
现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毕业于台湾大学,获电机工程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卡内基梅隆大学深造,先后获得计算机硕士及博士学位。洪小文博士已在微软公司工作了15年。他于2004年加入微软亚洲研究院担任副院长,管理网络搜索、语音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无线通信及网络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洪博士同时还领导了MSN搜索产品在中国的开发工作。
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系工程学与应用数学教授,1986年图灵奖获得者。1961年于西雅图大学获得电气工程学士学位,1962年获得斯坦福大学硕士学位,1964年获得博士学位,师从研究自适应信号处理和神经元网络的鼻祖--著名学者威德罗。1992年到1998年5月,他被布什总统指定为监督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科学委员会成员。2005年,John获得IEEE哈里·古德(Harry Goode)纪念奖,并且于2007年获得计算机研究协会的杰出贡献奖。1986年,John由于在算法及数据结构设计和分析方面的基础性成就,被授予图灵奖。
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美国计算机学会、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院士。移动及普及运算领域专家。印度理工学院学士、硕士研究生,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科学博士。
微软技术院士,2009年图灵奖获得者。2009年,图灵奖颁发给Charles Thacker,以表彰他对第一台现代个人计算机——施乐帕克(Xerox PARC)Alto的先驱性设计,以及在局域网(包括以太网)、多处理器工作站、窥探高速缓存一致性协议和平板PC等方面的杰出成就与贡献。
问题一:互联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方便,但是我老是在查邮件、回短信,不能真正集中精力做正事。这是年轻人有共性的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Chuk THACKER:
从我们实验当中看到,有一些人认为他们能够很快的,不断的转变精力和方向。但是这种想法其实不对。如果精力老是被分散,你在任何一个领域都不可能有高产出的工作。比方说我在看社交网络的时候,通过社交网络做的很多事情是很浅度的,你永远和你的朋友交流、交谈,但是没有办法做深刻的推理。实际上在计算机科学当中,你在这个过程当中切换是要有代价,有成本的。
John HOPCROFT:
我担心的是今天通信变得如此便捷、容易,这样有可能反而会降低效率,给大家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我在康奈尔大学做研究的时候,有人给我写一封信问问题,我就会回一封信。后来就群发邮件了,不是发给我一个人的,发给20个大学的教授。这样求教的信越来越多,数量太大,我没有办法回答那么多的问题,我只好做一个标准的格式回答这些问题。有时候想我们在电子邮件上面到底花了多少时间,花那么多时间对我们真正沟通的效率,虽然我们沟通速度快了,但是对于效率是怎样的影响呢。
问题二:今天的科研当中人们更多的注重工程学,而不是这种实际的基础科学。其实在实际的科学研究当中我们要更多的去发现,其实计算既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科学,计算机是一门工程学,我们用计算机发明产品、改善我们的生活,但是我们生活当中的改变并不是意味着人类更加接近真相、真理,不是这样的。所以我想知道在美国你如何找到工程学和实实在在之间的平衡,您如何解释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Chuck THACKER:
我就是做工程学的,我们被告知科学家是构建了来学习,工程师是学习了来构建,其实这两者之间是互补的,另外我也被告知,特别是物理学家老是这样告诉我,任何学科,如果里面有科学两个字就不是科学了。计算机科学是科学吗?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科学,因为我们多年来把计算机当做自然的系统来研究,好比大自然产生的结果一样,但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应该主要研究如何构建更加高效的系统。
今天的计算机本身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但是在过去十到十五年当中我们看到计算机影响了,你刚才说的实际的科学、实实在在科学每一方面,我们现在已经有计算机化学、计算机生物学,通过计算机我们已经理解了很多新的东西,而没有计算机的帮助,没有工程学的帮助不可能在实际的、实实在在的科学研究领域有那么多的发展。所以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极端,都是误解的。
Mahadev SATYANARAYANAN:
我接着Chuck THACKER讲的,我们能够找到很多例子,也就是说我们有一个雄心勃勃的工程学上的目标,但是最后碰到了一个科学上面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要造一架飞机,要超音速。在这个过程当中,这应该是一个工程问题,但是它同时暴露了我们必须要解决的科学问题。比方说空气动力学以及有关的问题,这些是科学,所以说这是在科学和工程学之间是一个两分法的,是一个辩证法的关系,你要解决的是工程学的问题,但是你在这个过程当中不得不解决科学问题。
John HOPCROFT:
讲得非常好,我不得不补充的是现在我们看到一些工程学结果已经对物理科学产生了影响。随机学现在已经成为了一门科学,实际上我们在计算机学当中做的一些事情,或者很小一部分已经成为了真正的科学,我也问过,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研究学者,你们能否造出量子计算机,他说我不相信有这么一天,那你们为什么做量子计算机研究,他给我的答案是,因为我相信通过量子计算机的研究,能够为量子物理学的研究带来突破性的进展。
Chuk THACKER:
在这我还想再讲一点,计算机科学的基础就是理解复杂性、研究复杂,我们在这搞的是复杂的算法,我们要通过这种复杂的算法来解答实际事件当中很多事物的可计算性,复杂性是很多事物的基础,是量子机械学和生物学的基础,难道这两者之间有那么大的不同吗?我认为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问题三:开发人立方这样的产品目的何在?譬如刚才演示马英九和徐静蕾的关系,从心理学来说,人最关心的是自己周围的事情。人立方算法、原理是基于海量网络信息整合得出这样的结果,就是说知名度越高,搜索量越高,被查到可能性也越大。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似乎不大可能通过这个产品获得关于自己的一些信息,那么试问,普通用户为什么还要用这个产品呢?难道就是为了看看马英九和徐静蕾之间的关系吗?如果我的目的是想交友的话,如果我想通过这个关系认识您,我用SNS网站就可以了,这样的情况下,人立方的用处显得并不是很大。
洪小文:
我们在研究院其实不是做产品,像数据挖掘组做的人立方的这项研究,就是我们的研究员感觉可以在细节上面自动的,能够把一些我们平常觉得必须要专门做的这些语意上面的关系发觉出来。
所谓社区网路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大家熟悉的,比如校内网,Facebook等,那里面的信息都是私人的。私人的意思就是说没有你的同意别人是看不到的,你跟谁交流的情况,这个隐私权是很重要。另外一种社区网路,比如人立方这种,因为我们取得资料的方式有限,只能到云云大众的公开网页找资料,这两个网路是有不同意义的,而像人立方所用的技术,将来可能跟一些社区网合作的时候,就可以派上用场的。大家或许也知道,微软公司跟Facebook也刚刚达成了一些合作协议。你刚刚讲的没有错,越知名的人,由于其在网络上的曝光度高,因此被知道的越多。人立方与其看成一个产品,更应该把它看成一项技术,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您说这个东西有没有用,其实在一些情况下对一些人是有用的。以我自己的故事而言,我平时会常常接触到很多学校老师、学生,和媒体记者。有时候隔了一段较长的时间没联系了,可能彼此都会比较淡忘,那么假设我们靠人立方可以找出我和你之间以前的一些互动关系和活动,就能够帮助我们重新联系上彼此的关系和历史,我也相信你会希望见到我的时候我可以叫出你的名字,甚至记得上次怎么交流。我想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面,人立方是有其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