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首家三联书店撤出购书中心,传统图书销售模式正面临网络猛烈冲击
购书:上书店还是上网店?
在广州核心商圈开业16年之久后,三联书店已于7月31日撤出广州购书中心,三联书店在广州将仅剩两家门店。这也是继6月广东著名书店———学而优关闭暨南大学西门店之后,传统书店在广州中心城区的再次败退。
传统书店败走麦城,是由于网上书店的步步进逼,还是旗下销售网络的常规调整?三联香港公司有关负责人显然不愿这一事件被过度解读为前者。然而,与日益盛行的当当网、卓越网和淘宝书城相比,老牌传统书店纷纷倒闭的故事似乎又在一一印证了前者。
近10年来,传统书店面临着网络书店、电子书和盗版书的多重冲击。就连有争议的畅销书作者韩寒,也在尝试通过网站销售自己的图书。美国人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一书中问道:“书店正在死亡吗?”
网络书店真的代表了未来购书的方向吗?在国内最大的购物网———淘宝网,书籍的销售比例只占1%的市场份额,而最早做网上书店的当当网和卓越网也在向百货业发展,网络书店是否真如鲜花般灿烂,或是如鸭饮水,冷暖自知。
传统书店连现关门风波实体店面临着网络书店、电子书和盗版书的多重冲击,倒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
7月15日起,广州购书中心6楼三联书店全场图书大优惠,引发读者抢购,等候埋单的长队排到了书店拐角处,丝毫没有了往日的沉静与优雅,打到一折的一本书甚至比一碗面还便宜,不知是喜是悲。
在三联广州购书中心店行将关闭的最后一天,除一些原版外文书籍和设计类书籍以外,书架已经空空如也,早在16年前就落户于此的广州首家三联书店,最初在广州购书中心3楼,租期到后搬至6楼,客流下滑明显,终于步三联五羊分店、环市东分店后尘,结业关门。在许多读书人心目中有极高地位,倡导生活、读书、新知的三联书店,目前在广州只剩下流花店和增城店两家分店尚挂着三联的金字招牌。
在撤场结业前几日,三联广州购书中心店的店面主管江先生依然在书店门口迎送顾客,此时书架上的图书大多已被抢购一空。江先生告诉记者,此次三联结业决定由香港三联公司管理层作出,原因并非单一。
三联购书中心店销售出的书籍,30%为设计类图书,30%为原版外文书,还有40%为国内其他书籍,顾客主要是30岁以上的学者型人群。“因为三联环境优雅,布置得很有人文气息。”南方日报出版社刘志一博士经常去这家三联书店淘书,刘分析,较高的租金、人员过多、经营方式单一和拿货渠道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三联书店购书中心店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
三联广州购书中心店由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和中华商务贸易公司合资经营,而香港最大的出版集团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掌控着三联书店广州购书中心分店。香港联合出版集团有关人士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抱怨,不希望购书中心店退出被公众过度解读,这家店的结业只是一个局部的正常调整,并不影响集团在珠三角开拓零售业务的信心。这位人士表示,目前集团在汕头、深圳、广州等地,约有十家实体书店,还有计划进一步增加,同时还计划在广州大型社区增开中小型特色书店。
去年10月,联合出版集团在北京路314号开设了一家“联合书店”,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在定位上和“三联书店”略有不同。
其实,早在三联调整以前,实体书店的倒闭早已不是个别现象。回顾近10年,众多民营书店相继倒闭———因租金上涨,学而优暨大西门店今年6月关闭;打着“全球最大全品种书店”标语的第三极书局3年内亏损8000多万元,最后不负重堪关门;有相同命运的还有曾经的全国最大书店连锁企业———席殊书屋,高峰时它的门店遍及30多个省区市的400多个城市;2年前,贝塔斯曼在华18个市的36家零售门店全部关闭;有类似遭遇还包括明君书店、思考乐书局等。
书店正在批量死亡?网上购书成为部分读者的首选,传统的销售渠道正受到网络销售日益严重的挑战
刘志一博士认为,现在传统的书店面临三大竞争对手,网络书店、电子阅读器和盗版书。
“在传统书店的产业链上,零售商拿去35%至40%,作者的版税为8%到10%,印刷成本占20%,税收有8%到10%,出版社的毛利占20%左右。”刘分析,“如果从出版社5至6.5折买入正版图书,除去店租和人员成本,书店的利润是非常微薄的。但如果直接以2.5折从印刷厂进盗版书,利润就非常可观了。”
从事图书批发生意多年的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图书生意不好做,同行纷纷转行。“很多有耐心的人都会去网上看连载的内容,还有一些人去网上买书。”这位人士透露,“一些小书店只能正版掺着盗版卖。”
在网络阅读日益流行之后,网上购书则成为一部分读者的首选,而传统的销售渠道正受到网络销售日益严重的挑战。
曾经在三联广州购书中心店上班的林韵凝表示,作为一个爱书的人,他也觉得三联的书价贵了,一次买1000元才能办会员卡,而且凭卡只能打9折。而在卓越、淘宝等网络书店,经常6折就能买到书,还可以免费送货上门!所以一些顾客会先到三联书店看书,回头再去网上购买。
“价格是实体书店的死穴。”网友关择伟买书7成来自网购。网购价只有5—7折,这样的折扣谁不心动呢?在淘宝网和拍拍网这种“个人对个人”的图书销售模式下,还可以进行“议价”买卖。
而网络营销也在用自己的优势打破传统书店对市场铜墙铁壁般的占有。业内人士分析,与传统的8小时营业时间不同,网上书店可以24小时全天候营业。由于网上书店不受营业场地限制,无需门市,只要维持面积有限的库房,即可正常运转。此外,网上书店以其直观的界面、丰富的信息、灵活的检索、个性化的定制服务,能够快捷地对业务数据进行采集、统计、分析和应用,这有助于克服传统营销模式中的主观性、盲目性,对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大有裨益。
在国内,网上书店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出版社、国有书店、民营书店等各种性质的图书营销实体均纷纷涉足这一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以此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
近日,艾瑞咨询发布的2010年第二季度中国网上支付市场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第二季度网上支付市场交易额规模达2083亿元,环比上涨15.6%,同比上涨86.8%,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无疑,网络购物正在成为一种无法逆转的趋势,“书店正在死亡吗?”这样的疑问一直叩问着从业者。“好消息是过去五年中独立书店的销售量保持稳定,一直占据(美国)市场的15%。坏消息是,书店的市场总额,包括独立书店和连锁书店,还在持续下降。”美国人刘易斯·布兹比在《书店的灯光》一书中说。
不少传统书店也开始纷纷开展线上业务,欲与当当、卓越等争夺线上图书市场。例如,学而优和广州购书中心都推出了自己的网络书店,而联合书店的网络书店也正在筹备之中。
除了网络书店的冲击,电子书也在内容上抢夺了传统出版书籍的一部分市场。第一次因特网淘金潮没有见效后,一些生产电子阅读器的公司倒闭了,另一些则卷土重来。目前可供阅读的电子书约有5万种,这个数字虽然不小,但是与纸本图书相比还只能算沧海一粟。
网上售书暂难撼实体店尽管销售份额不断减少,但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在于能够让读者体验到浓浓的书卷氛围
几经商战洗礼,网上书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增速却并不如预想般迅猛。
淘宝网统计显示,文轩淘宝网上书店上架品种数已经达到数十万种,每日动销品种超千种,单月销售额超过150万元。江苏凤凰新华书店旗舰店自2009年10月9日开张以来,首日交易额即突破2万元,单日交易额更达到了3万元。然而直至目前,网上书店的销量也仅占淘宝网销量的不足1%。
“网上营销虽然店面免费,但是图书的运费成本高,这也是劣势。”淘宝网有关人士介绍道。广东物流行业协会秘书长马仁洪也表示,为网上书店配送的市场,占物流行业的份额微乎其微。
据国内外有关调查显示,相当比例的读者习惯采取“上网浏览检索,就近购买实物”的购书方式,致使网上书店因此损失部分销售额。此外,由于多数网上书店缺乏实际库存品种的支撑,因而影响了对读者订购要求的交付,甚至出现“提交订单成功,实际交易失败”的现象。加上网上书店不具备强有力的配送体系,一般依赖邮递系统进行图书配送,造成该环节的成本、效率难以控制,这种情况在国内尤为突出。
与网上书店相比,实体书店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让读者体验到浓浓的书卷氛围。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书店的环境为其提供了最大的购书附加值。广州学而优书店,不仅仅有舒适的灯光,还到处摆放着座椅。因此,即便遭遇内容和销售渠道双重压力,但广东旅游出版社前高管依然对传统书店的前景看好。
此外,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也是实体书店吸引读者的重要手段。不少实体书店几乎每周都会推出文化活动,例如名家讲座、新书签售会、作者见面会等,吸引大批读者。位于北京路314号的联合书店,就会每周举办2—3次活动。
对于没有教材、教辅支撑的民营书店来说,单纯依靠卖书,要想在大都市的繁华商业区生存,几乎是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为此,很多大中型民营书店都在积极探索多元发展,向教育、出版等相关文化领域拓展,在整合营销上深挖商机。
尽管实体书店的销售份额不断在减少,但实体书店仍是主体渠道。目前机械工业出版社网店销售比例占5%,长江文艺出版社网络销售目前也只有4%的份额。尽管网店发展速度非常快,但真正有效益的不多。
“网络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销售渠道,公司正在筹划为‘联合书店’建立一个网络销售平台。”三联公司相关人士表示,三联正在不断调整经营模式,增加新的盈利点。
□南方日报记者景小华实习生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