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动态 Industry dynamic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纳指重上3000点 苹果“引擎”效应明显
发布日期:2012-03-19 阅读次数:905 字体大小: 标签:苹果

  时隔十一年,纳斯达克指数在上周再次站上 3000 点大关。尽管该指数涵盖的公司数目高达上千家,但真正对指数上涨形成驱动作用的仍是少数几家科技业巨头,其中苹果公司一骑绝尘,其股价上涨给指数涨幅带来的贡献度高达 25%。不少分析师担心苹果一家独大的局面可能给市场带来尾端风险,不过考虑到市场较十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已有较大改变,指数上涨仍具备一定基本面支撑。

  受多重利好提振,纳斯达克指数 3 月 13 日收涨1.88%,不但创下年内最高单日涨幅,而且收于 3000 点以上。该指数上一次站上 3000 点大关还是在 2000 年 12 月。彼时华尔街对新兴科技公司特别是互联网公司的热情正大幅消退,纳指从 2000 年 3 月的 5048 点历史高位一路跳水,到当年年底已近腰斩。

  本轮金融危机爆发后,纳指从盘踞数年的 2500 点水平一度跌落至 1265 点的低位,但自 2009 年 3 月 9 日反弹开始以来,纳指表现一马当先,三年来累计涨幅高达 142%,远远跑赢同期道指 105% 的涨幅以及标普 500 指数 110% 的涨幅。

  纳指的节节高升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科技股的突出表现。目前纳斯达克指数涵盖的公司数量高达 2500 余家,其中科技类公司的数量占比高达四分之一,市值权重占比接近 50%。如果最大限度地剔除其他行业的干扰,覆盖苹果、微软、甲骨文、思科等纳斯达克高科技公司精华的纳斯达克 100 指数年内涨幅高达 19.1%。

  由于“主力军”是美国数百家发展最快的高新技术、电信和生物公司,纳指一直都被视为美国“新经济”的风向标。分析人士认为,纳指的突出表现意味着投资者对“新经济”怀有信心,一方面,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不但没有减少科技研发投入,相反还特别提出将高科技作为带动经济复苏的发动机,政府大手笔投入增加了科技公司的需求,提振了科技公司的前景;另一方面科技公司通常在经济复苏时会率先获得订单,在商业周期上处于领先地位。

  苹果“引擎”效应明显

  尽管纳指覆盖的公司数量高达数千家,但真正对指数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仍是少数几家科技业巨头。资料显示,苹果、微软、甲骨文、谷歌、英特尔、思科六大公司在纳指中的权重占比接近 30%,其中苹果权重最高,高达 11%,几乎是位居第二位的微软的两倍。

  今年以来苹果股价累计上涨 44.6%,如今市值已经达到 5460 亿美元。根据其股价变化和相应权重计算,今年以来苹果股价上涨对纳指涨幅的贡献度高达 24.7%,如果剔除苹果,纳指年内涨幅将从 17% 缩窄至 13%。而在纳斯达克 100 指数中,苹果权重高达 17%,其今年以来股价上涨给纳斯达克 100 指数涨幅带来的贡献度更高达 35.3%,如果剔除苹果,纳斯达克 100 指数年内涨幅将从 19% 收窄至 12.4%。

  当然,其他主要科技巨头对纳指的贡献度也不容忽视。在纳指权重最高的几只股票中,微软股价年初至今累计上涨 25.58%,思科股价上涨 10.79%,甲骨文股价上涨 15.95%,英特尔股价上涨 15.3%,谷歌股价下跌3.2%。相应地,微软股价上涨对年内纳指涨幅的贡献度为8.4%,仅次于苹果公司,甲骨文和英特尔的贡献度为3%,思科的贡献度为1.6%,而谷歌贡献度为负。然而,上述几家公司对指数的合计贡献度尚不及苹果一家。

  “很难想像市场在苹果表现强劲的情况下会无动于衷,这不只是因为苹果权重高,还因为苹果股价上涨会对其他科技股起到带动作用。”华尔街经纪商 vFinance 投资公司期权策略师威廉姆·勒夫考维茨认为,如果苹果股价继续上涨,纳指就会上涨,但如果苹果股价停步,预计纳指可能会下跌。

  上周,十余家华尔街机构纷纷上调该公司股价预期。摩根士丹利预计到今年年底苹果股价将升至每股 720 美元,杰弗瑞证券预期价格是 699 美元,瑞银证券预期价格是 675 美元。截至上周五收盘,苹果股价为每股 585.6 美元。

  分析师认为,虽然近期屡创历史新高,但苹果股价并不算贵。目前苹果公司市盈率为 16.68 倍,低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 25 倍的平均市盈率,同时也低于纳斯达克 100 指数 17.41 倍的平均市盈率。眼下苹果 Mac 系列产品获得企业用户青睐,iPhone 4S 手机在亚太地区受到追捧,预计下半年面世的 iPhone 5 也将热销,都令苹果公司的营收和利润面临较大提升空间。

  不过也有分析师提醒投资者苹果股价可能出现“喘息”,去年 10 月苹果公司公布的前一财季业务表现不及预期,曾导致股价一度回调至 360 美元,给市场敲响警钟。另有一些谨慎的观点认为,苹果市值庞大很可能会限制其潜在涨幅。

  市场后劲有待观察

  对于纳指突破 3000 点后的表现,不少市场人士持谨慎态度。相对悲观的分析师认为,纳指上涨主要是受到苹果和微软等个别公司的“保驾护航”,一些更具代表性的公司推升了市场整体表现,而并非市场整体出现上涨趋势,而一旦个别公司股价下跌,很可能给市场带来尾端风险。另一方面,科技类公司已经实现创纪录的盈利增长,而这一趋势不会一直持续。

  有分析师认为,即便剔除苹果的因素,市场也具备上升动力。晨星公司首席股票策略师保罗·拉尔森表示,与 1998-2000年泡沫时期相比,目前的科技企业拥有更强劲的基本面。2000年时很多蓝筹科技公司的市盈率达到 35-40倍,但并没有足够的盈利表现支撑其股价,相比之下目前苹果、微软、谷歌和甲骨文等公司的市盈率只有 10 倍出头,抑或只是个位数,但盈利增长前景良好。

  相对于 2000 年而言,被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冠以“非理性狂热”的投资心态这一次没有在市场重演。在 2000 年峰值时期,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市盈率曾达到创纪录的 175 倍,目前纳指平均市盈率为 24 倍,标准普尔 500 指数平均市盈率是 14 倍。十年前互联网泡沫时期,一些尚未盈利的初创企业上市就受到热捧,而在本轮互联网上市热潮中,不但新上市股票的上涨速度相对更慢,而且一些新兴概念的社交媒体和媒介如 Yelp、Groupon 等公司股价甚至在 IPO 后出现下跌。

  谢弗投资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德里克指出,通常情况下,科技股和小盘股在牛市中的表现会更好,到目前为止科技板块已有所斩获,如果小盘股也能跟上,将是市场走强的更好信号。近期小盘股一直在调整巩固,标杆股指罗素 2000 小盘股指数今年以来涨幅为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