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新CEO拉里·佩奇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出任谷歌CEO已经整整一年,在此期间,如何应对Facebook的威胁成为了他的首要任务。但除此之外,谷歌今后还将面临更多挑战。
以下为文章全文:
Facebook情结
谷歌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有一段Facebook情结。在去年4月接替导师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出任谷歌CEO时,佩奇便坚持认为,该公司必须采取更为主动的措施,应对Facebook日益受宠引发的威胁。
作为回应,佩奇启动了一项社交网络计划。虽然他本周三就将迎来担任CEO一周年的纪念日,但目前仍在借助这一计划重塑谷歌的形象。
Facebook已经迫使谷歌开发了自己的社交网络Google+,甚至还对隐私政策和互联网搜索结果进行了调整。这些变化引发了外界质疑:为了保护自己网络广告帝国,这家最有权势的互联网公司是否已经抛弃了“不作恶”的信条?
“Facebook让谷歌意识到自己在社交领域的不足,这是不容忽视的缺陷。”史蒂文·莱维(Steven Levy)说,他撰写的《In The Plex》一书对谷歌过去14年的发展进行了详细介绍。
考虑到谷歌在利润丰厚的互联网搜索和广告市场的主导地位,对Facebook的担忧似乎有些杞人忧天。谷歌去年实现广告销售额365亿美元,达到Facebook 32亿美元广告收入的十多倍。
但佩奇明白,Facebook拥有一项重要优势,完全有可能借此超越谷歌。
社交业务
自2004年诞生以来,Facebook便一直在囤积有关用户社交圈和兴趣爱好的重要信息。随着Facebook逐渐受到用户的欢迎,它所搜集的数据也在不断增多。这使得Facebook能够发布更为精准的广告,并提供与用户兴趣和喜好更为贴近的内容。
谷歌很难利用这些数据来改善搜索引擎和其他产品,这也正是该公司自主开发社交网络的原因。
自9个月前上线以来,Google+已经吸引了1亿多用户。尽管仍然落后于Facebook的8.45亿,但却远好于发展早期的Facebook。
不过,Google+尚未证明它的确能够吸引用户关注。据美国互联网流量监测机构comScore统计,用户每月平均在Google+上仅停留几分钟,而Facebook的这一数字则长达6至7小时。
但佩奇出任CEO后推出的Google+和其他社交网络功能,的确帮助谷歌更好地了解了用户的生活。如今,谷歌可以利用其中的部分数据出售更多广告,该公司几乎所有的收入都来源于此。
Facebook有可能在下月上市,届时,其威胁还会进一步加大。此次IPO(首次公开招股)有望融资50亿美元,由此获得的免费宣传可能会为该公司吸引更多流量。本次IPO有可能超过谷歌2004年时创下的记录,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公司新股首发。
谷歌表示,佩奇工作太忙,无法就过去一年的CEO生涯接受采访。事实上,佩奇曾在谷歌创立之初担任过CEO,但由于早期投资者希望引入一位更有经验的领导者,所以他于2001将帅印交给了施密特。
施密特现在担任谷歌执行董事长,他去年表示,没有对Facebook的挑战给予足够重视,是他任期内最大的遗憾。
佩奇接任CEO后,便将谷歌高管的办公室搬到Google+团队所在的办公楼,从而明确了公司的首要任务。他还将员工的部分奖金与Google+的表现挂钩,并取消了一些不必要的业务,关闭了20项不太热门的服务,包括数字病例项目。
“佩奇受制于他对Facebook的偏执。显然,这两家公司正在开战。”肯·欧列塔(Ken Auletta)说,他是在写《谷歌:一如我们所知的世界末日》(Googled: The End of the World As We Know It)一书时认识佩奇的。
更多挑战
当佩奇的CEO生涯进入第二个年头时,他还将面对很多其他挑战。
谷歌还在面临欧美监管者对其商业和隐私行为的广泛调查。在越发重要的移动计算市场,该公司的Android操作系统还要与苹果一争高下。除此之外,谷歌即将完成该公司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并购——对摩托罗拉移动总额125亿美元的收购。除中国外,该交易已经获得其他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批准。
佩奇还要努力赢得华尔街的信任。
尽管谷歌的业绩空前优异,但其股价表现却不及其他科技股。部分投资者对佩奇增加开支的举措不满,还有人因为谷歌搜索广告去年末的降价而忧心忡忡。自佩奇掌权以来,该公司的股价已经上涨了9%,但却落后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12%的同期涨幅。具有更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则上涨了6%,谷歌也是该指数的成分股。
在某些人看来,谷歌为抵御Facebook采取的一些措施,表明它正在变成一家为了保护核心业务不择手段的公司。
在2004年的招股书中,佩奇和谷歌另外一名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曾经承诺永远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在当时写给投资者的公开信中,佩奇信誓旦旦地阐述了谷歌将“不作恶”作为指导原则的原因。他当时写道:“我们坚信,从长期来看,一家为了从事美好事业不惜放弃短期利益的企业,将带来更好的服务。”
隐私担忧
当谷歌加大对个人数据的挖掘力度时,这种真挚的承诺开始受到质疑。
谷歌最近对隐私政策的更改引发了最大的抗议浪潮。大约一个月前,谷歌整合了60份不同的隐私政策,以便汇总旗下所有服务的个人信息。谷歌当时表示,这种简化的隐私政策对用户有利。但该公司也承认,这可以帮助其更为透彻地了解用户资料,方便广告主接触到潜在用户。
另外一个隐私问题源于斯坦福大学的一名研究生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该报告显示,谷歌绕过了苹果iPhone和iPad中的Safari浏览器的隐私设置,追踪用户的上网活动。谷歌表示,该公司原本是为了方便用户点击Google+中的按钮,绕过隐私设置只是无心之过。谷歌随后关闭了用户追踪功能。
谷歌还于今年1月对搜索结果进行了调整,允许用户突出显示来自Google+的内容。除此之外,谷歌还在搜索引擎中推荐用户关注Google+中的相关用户,但却屏蔽了更为普及的Facebook和Twitter。谷歌表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无法从Facebook和Twitter中抓取足够的信息为用户提供推荐。
但批评人士并不认可这种解释,并认为,这是谷歌利用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偏向自家服务的又一例证。类似的投诉已经成为美国和欧洲监管者对谷歌调查的核心内容。
欧列塔和莱维认为,在谷歌和佩奇的成长过程中,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佩奇上周刚刚年满39岁。
“理想主义的烈火仍在谷歌燃烧,”欧列塔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已经不再是年轻企业,必须要做出一些成年人的妥协……Facebook迟早也将面临很多相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