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冲击下,杀毒软件市场将往何处去?
——看反病毒厂商博弈2010
2010年已经过去泰半,而中国的反病毒软件市场也愈发耐人寻味与深思。
2010:杀毒软件厂商集体陷混局
早在2009年,反病毒软件市场便已经隐现混乱端倪,也正是在这一年杀毒软件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免费”与“收费”之争。进入2010年,首先是瑞星与东方微点案件终落始末,然后是安全软件界元老王江民老师突然离世,紧接着是奇虎360与金山之间突然爆发并持续了近一个月的口水战,近期奇虎360又发布了免费白皮书,一方面誓将免费进行到底,一方面又表示增值服务是免费杀毒的盈利模式。
“成功”搅局的奇虎360
可以说2010上半年安全软件市场份额最大的赢家,就是一直提倡杀毒软件免费论的奇虎360。360高举免费大棒,“成功”扰乱了安全市场格局,逼迫国内外各家安全厂商不得不或主动或被动地改变其在中国市场策略。
卡巴斯基与瑞星,将其2010年发展重点定位在企业级安全软件;趋势科技主打品牌策略,以免费方式提供其个人安全软件产品;金山安全则针对性地免费推出金山卫士、金山网盾等安全工具。其他诸如江民、诺顿、NOD32、熊猫安全等国内外安全软件厂商则选择了静观其变,PCTools更是因不知刚进入中国市场该免费还是收费好而暂缓了进入中国市场的脚步。
奇虎360通过360安全卫士赚取了极为可观的用户群,又通过大肆宣传免费的“360杀毒”使得大批用户选择安装免费杀毒软件,一举夺得近半市场份额,同时迫使其他安全厂商也不甘落下潮流的脚步,各自推出不同版本的免费杀毒软件。
销售安全软件产品盈利的模式被打破,杀毒软件到底应该选择收费还是免费?安全软件市场会出现怎样变革?免费能走多远?新的盈利点在哪里?新的盈利模式应该是怎样的?包括360在内的每个安全软件企业都在思考,2010年的安全软件市场开始呈现表面平静、内部迷茫混乱的局面。
旧有盈利模式弊端凸显
在中国,正版软件问题由来已久,至今虽有所缓解,但问题依然重重。在反病毒软件市场,这个问题尤为突出。单机时代,用户习惯于使用破解软件、盗版软件,互联网时代,用户习惯四处去找破解补丁、“正版”序列号,而今有的更是非免费不用。销售安全软件产品盈利的模式,一直受制于用户的正版意识缺乏,在云端时代的2010年,这一模式愈显无力。
时代在变,人们的意识在变,但个人安全软件的销售模式没有变,依然是靠直接销售产品盈利。计算机的安全防护意识,购买正版软件的消费意识,这两点用户层面意识,是个人安全软件特别是杀毒软件厂商盈利多少、能否盈利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安全意识,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被迅速提高,因为来自网络的威胁愈发频繁,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精通计算机安全,绝大多数人仅仅知道自己需要安装杀毒软件,可选择杀毒软件的标准在大多数用户的眼里,被简化成了“价格高低”。
在当前国内,绝大多数个人计算机里,除了免费软件、共享软件,就是盗版、破解软件。如果个人用户愿意付费购买成百上千元的正版操作系统、正版办公软件,那么对于价格相对较低的安全软件、杀毒软件来说,销售并不是问题。但问题在于,哪怕微软接连对面向中国国内市场的操作系统进行降价,购买用户依然有限,更何况价位在100元至300元范围的杀毒软件。
针对于此,杀毒软件厂商以降价、多支付模式、短期免费方式应对,虽然取得一些成果,但当360提出永久免费后,一切都被打乱了。免费给了本已艰难重重的旧有盈利模式又一记重拳。
市场格局被打破:偶然之中显必然
从当今国际安全市场发展形势来看,盈利点正在逐步从安全产品向安全服务发生转移,某些走在前沿的安全厂商更是早就提出“产品免费、服务收费”的新盈利思路。国内安全软件市场旧有赢利格局迟早会被打破,这是遵循市场发展规律的必然;只是很巧合的是,360扮演了破格局之人。单靠卖产品的盈利模式也许已经不再适合当前市场环境,但免费是否会成为反病毒市场最好的模式?仍有待事实的论证。
免费之路能走多远?
貌似在“免费”与“收费”的PK大战里,免费暂时取得了市场份额上的胜利,那么免费能一直走下去么?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只有慈善机构才可能一直提供免费产品,但安全厂商不是慈善机构,他们是商业机构、是盈利机构。
更客观地说,出于商业运作策略的角度考虑,厂商的部分产品可能会选择持续性、或者永久性免费,但厂商必然需要有一款用于盈利的产品或增值服务,才能保证其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让我们分别选择奇虎360、金山安全、瑞星这三家厂商为代表,深入解读当前国内安全软件市场的现状及可能走的发展之路。